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由于来自于竞争对手提供越来越强的压力,对于产品的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于新品立项时间与产品开发上市的时间的批评。为此最近在公司对产品展开来系统化团队化的分析,以找到缩短开发时间,提高竞争力。
虽然以前也有产品在特殊情况下开发时间比较短的先例,但这次的目标力图通过区分定义不同成熟度的项目,采用关键路径分析法找出最长的路径时间缩短的机会并采取措施改进,从而得到有竞争力,行之有效的,可持续的新产品开发方法适用于不同成熟度的项目。
我们项目按照平台和合作商两个维度划分。
右上角象限产品为全新芯片和软件系统的产品,开发瓶颈在于需要芯片厂家和软件开发商的合作来开发新产品,成熟度低,由此不在我们讨论的重点。左上角象限为成熟的平台和合作过的厂家,合作商只需做参数的调整。这个为此次讨论的重点。左下角现象虽然是成熟的平台,但新合作厂家,双方需要一个学习配合的过程。
大家知道项目管理最核心内容是范围,时间,成本和质量构成的铁三角关系。质量是EXB产品竞争的保障之一不能变,我们在范围和时间进度上做分析探寻机会。
我们根据公司的开发流程将产品从concept到MP细分拆解分为10个相对独立清晰的小阶段。图上每个阶段我们使用不同颜色表示区分。在理清每个阶段需要完成的活动时,我们邀请了每一供应商的开发团队参与进行了多场次的研究讨论,一步步细化得出了公司和合作商的开发流程中各项活动整体情况。
了解项目开发工作范围全貌过程中我们发现,因为厂家所从事的产品差异以及他们自身管理方式的不同,对于活动内容的定义理解不一致。
为了便于后续研究,我们综合活动内容理解进行整理,制定了WBS 和 WBS 词典。 从产品概念到量产整个过程的WBS词典,词典的内容包含有150多个活动名称,活动解释,活动的前后置关系和大概花费时间。
同时我们对比了招标阶段不同的厂家在开发参与的活动量有很大的差异,比如有的厂家只做了报价和外观ID设计,也有的厂商不仅做了商务方面的事情,还在产品的原型开发设计上投入了很多资源从而在新SKU开发中降低了风险,保证项目开发进度。在有了量化的差异对比 ,我们也得到了采购部门的支持,达成在新品确立前在允许情况下尽可能多的即可能提前投入资源开展活动。
项目的范围定义已然明确,我们接下来进入产品开发阶段的分析。
首先我们使用了Project 软件辅助研究,根据活动任务之间的前后置顺序关系将他们汇总成甘特图。如左边这张就是我们某个产品开发过程中实际发生活动时间顺序绘制好的甘特图,在甘特图上可以方便的调整活动之前的逻辑关系及以及体现活动需求时间和持续时间,也可以比较方便得找出关键路径。
我们知道一个项目的完成往往有一条以上的关键路径,为了方便非专业人员直观快速的找出。所以在于跨职能团队讨论分析的时候,我们将甘特图转变为右边显示的网络图。网路图的好处在于可视化的体现了项目开发中活动的分支和汇聚,整理活动路径的分支和汇聚关系,就可以很方便找出关键路径。比如右边网络图就是以原型设计为分支节点,评审结束为汇聚节点找出的测试, 认证和硬件开发三条关键路径。
有了关键路径,我们使用参数类比估算和从前到后累加正推方法可以得出每一条关键路径的需求时间。右图中的三条路径测试 50工作日,认证35工作日,硬件开发28工作日。由此我们找出了最长关键路径,找到方法缩短最长路径的时间就有希望达到总体开发时间的缩短目的。
在经过多轮次充分沟通后我们达成了一个重要的共识,就是后一个阶段并不是为了验证前一个阶段能力的重复过程,而是相互补充的关系。由此将开发验证从瀑布式开发模式转变为并行开发。这样可以在现有的开发架构和业务支持下尽可能地缩短开发时间。
所有的活动任务和时间没有发生改变,做了两个不同阶段的overlap,通过这个调整,开发时间从KO到Product release 有原来的4个月缩短到3个月。
学过PMP的同学会发现,这个方法叫快速跟进(Fast Tracking)会有一定的风险。为此我们也做了细致的讨论,识别了4个可能风险因素,并制定了相应的8点应对方法。这个达成共识的风险管理措施,保证新的开发模式的成功执行。
以上我们已经完成,达成了串行开发模式,风险管理计划,新产品设计信息模板和新旧平台界定标准。
接下来我们下一步做什么呢?
半成熟平台的产品开发时间优化分析,和构建更多的软件,硬件和结构等通用料件以达成衍生产品开发速度提升。衍生产品和支持性产品的开发时间压缩,可以更快得提升成熟产品上市竞争力。
2020年06月02日 上午11:03 沙发
示例图片故意做了模糊处理,看清楚大概以解释原理。